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摩登7娱乐 > 新闻动态 > 挨打时, “跑”和“不跑”的孩子, 长大后3个差距明显
挨打时, “跑”和“不跑”的孩子, 长大后3个差距明显
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11:11    点击次数:116

小时候,你有没有被大人追着打过?

你是不是,一看到妈妈手里的鸡毛掸子,脚底就抹油,嗖地一下冲出去了?

又或者,你就是那个咬着牙,眼巴巴站在原地的“老实娃”,明明心里很害怕,却一动都不敢动?

大人们常说,挨打时会跑的孩子“皮”,站着不跑的是“乖”。

其实,这“跑”和“不跑”的孩子,长大后,会有3个明显差距。

一:自我保护VS忍气吞声

说实话,小时候敢跑的孩子,大多骨子里有点“小主见”。

他们遇到不公或危险,会本能地给自己找一条出路。

你可能觉得,这类孩子“滑头”、“皮实”,但往深里说,这是一种天生的自我保护能力。

我一发小兰兰,小时候她爸特别暴躁,一生气就大发雷霆。

兰兰从来不是那种坐以待毙的主,爸妈刚有点动静,她早就人影没了。

她爸曾气得喊:“你再跑,再跑就别回来了!”

可兰兰每次还是照跑不误。

她说,不跑?等在那挨揍?傻子才不跑!

“敢跑”的孩子,最明显的特征,就是“敢说不”。

兰兰后来进入社会,遇到事情,她会直接说出来。

同事领导的安排,她觉得不合理,就会直接提出来,而不是憋在心里委屈自己。

而小时候,那一次次“不敢跑”的孩子,其实就形成了“我不能反抗”“我只能忍”的习惯。

长大以后,他习惯顺从,什么都往肚子里咽,到头来最苦的还是自己。

别小看孩子挨打时的本能反应,有勇气跑的孩子,往往更懂得保护自己;

习惯不跑的孩子,容易“忍气吞声”。

他们长大后,遇到不公平,反应也截然不同。

二:应变力强VS容易僵住

“敢跑”的孩子,往往还有一个特点,就是“点子多”,反应快,像一条滑不溜手的小泥鳅。

无论遇到什么事,他们总能机灵地找到出口。

小时候挨打会跑,长大后,遇事也懂得变通。

反观有些“老实娃”,习惯了站在原地挨打。

遇到困难,第一反应不是思考怎么解决,而是懵住、僵住、甚至自责。

比如职场里临时让改方案,别人能马上找出路,他们更多的,是手足无措,等着被安排。

生活里,婆媳矛盾、孩子的事,他们也难灵活处理,只被动地一边抱怨一边受着。

其实生活,不会总风平浪静,谁更能“见招拆招”,谁就能少吃亏。

妈妈们总说:“我希望我的孩子将来能独立、能应变、能自救。”

而这种能力,从小时候敢不敢跑、会不会变通,就能看出一二。

三:安全感多VS内耗感强

很多家长以为,孩子挨打时站在原地不跑,是因为“懂事”“听话”。

但其实,很多不跑的孩子,是因为太怕了,连逃的勇气都没有。

这些孩子长大后,表面看起来“很乖”,其实内心特别容易自责。

别人批评两句,就能让他琢磨半天,晚上躺在床上睡不着。

干点什么都怕出错,怕被说,怕得罪人,怕自己“不够好”。

这种内耗,比挨一顿打还难受。

我身边有个同事就是这样。

小时候,家里一有风吹草动,她就“僵”在那里不敢动。

长大了,每天都在琢磨同事老板会不会不高兴,回家还要想着自己做得够不够好。

表面上什么都“自己扛”,其实每天都很累,幸福感被内耗给一点点消耗掉了。

相反,那些小时候会跑的孩子,虽然警惕心强,但遇到危险会主动保护自己。

别人不高兴那是别人的事,我知道那不都是我的问题。

这样的人,生活中更容易拥有安全感,出了问题也能自我调节,不会天天给自己找麻烦。

所以,小时候“敢跑”,长大后会更有底气面对这个世界的风风雨雨。

四:既能跑,也能扛,才是最好的成长

当然,并不是说孩子挨打就一定要跑,也不是说乖乖站着就一定是错的。

每个孩子的性格、环境都不一样,成长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。

但如果我们希望孩子长大后,既有自我保护的能力,又能适应生活的压力,那我们可以试着这样教育:

●别把“会跑”的孩子当成“皮”、“不听话”,也别把“不会跑”的孩子当成“乖”。

勇敢表达、保护自己,是孩子的本能,不是缺点。

别老对孩子说“你再跑试试”,试着理解他为什么要跑,也许那是他表达害怕的唯一方式。

●鼓励孩子表达情绪。

孩子委屈了、害怕了,别着急指责,先问问他“你怎么想的?”“你感觉怎么样?”

让孩子知道,他的感受是被看见、被接纳的。

有情绪的孩子,才会更健康地长大。

●不要总让孩子“忍一忍就过去了”

忍出来的孩子,长大了会过得很憋屈。

你希望孩子遇到不公会说“不”,希望他有底气为自己争取,那就要在他小的时候,教会他如何表达、如何设立自己的边界。

其实,每一个孩子心里,都住着一个想要奔跑、也想要坚强的自己。

我们能做的,就是陪伴、理解、引导,让他既能学会“跑”,也能学会“扛”。

只有这样,他才不会在风雨中迷失方向,也不会在阳光下丢失勇气。



关于摩登7娱乐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注册登录 联系我们